這兩天成為媒體標題的「清大畢業生到澳洲當「台勞」」新聞,不由得心有所感。

坦白說,我對台灣人說一套做一套的態度很不以為然,「工作不分貴賤」這句話每個人都朗朗上口,但當台灣人提到「勞」、「傭」這些字眼時,又何嘗抱著尊重的態度?從「菲擁」、「泰勞」、「大陸妹」這些帶著歧視的字眼時,台灣人可是講得理直氣壯,因為從開放外勞之後,這幾十年來台灣人總是抱著「福佬優越」心態在看這些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工作的外國人(特別是東南亞國家,至於遇到同樣來台灣打工的金髮碧眼西方人可又自動矮一截),久而久之就自認為高人一等,等到今天台灣人必須到國外從事基層工作時,昔日的自我優越就像肥皂泡沫般,瞬間被狠狠地刺破,消極的說是情何以堪,偏激的想法是是可忍熟不可忍,但我只看到台灣人的可悲,可悲在狹隘的職業認知,可悲在對他人的不尊重,現在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,台灣人早知今日,何必當初?!

還有,清大畢業又如何?職業是每個人的選擇,有人在台灣從基層做起,願意在社會新鮮人的前五年努力找到自己的職涯方向,並利用這五年補足自己欠缺的能力,也許一開始沒辦法飛黃騰達,但五年後也成為企業中堅,選擇權在自己,你想要利用兩年賺到第一桶金,這是你的選擇,但存到第一桶金後,如果不懂得善用資金,而以為只要有這一桶金,人生就無比順遂,那也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。

當然每個人做選擇時,一定涵蓋了各種因素,我無法一一回應,但我只想說,媒體在報導這個議題時,是否正反面都報導,畢竟高所得國家,通常也都是高開銷國家,而這些國家通常欠缺的就是需要動手做的人力,如果能夠在打工之餘,了解該國的消費市場,多聽多看多體會,也許還能從中看到商機,這樣才不枉遠渡重洋到異國打拼的初衷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清大畢業生到澳洲當「台勞」 網友反應兩極

【聯合新聞網╱綜合報導】
2012.09.14 03:00 am

清大畢業生為了賺第一桶金,出走澳洲當「台勞」一文(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)連日來起網友熱烈討論,但網友看法普遍二極化,有人認為是台灣低薪化的職場環境,造就許多年輕人寧願飛去澳洲打工賺錢;也有人覺得,並非所有去澳洲打工度假的人都是為了賺錢,沒必要將自己貶為「台勞」。

不少網友指出,在澳洲打工度假省一點的話,一年可以存個上百萬,還有固定上下班時間,但在台灣去哪裡找月薪9萬的工作,暱稱W的網友表示,「你知道台灣有多少人月薪只有2~3萬,還被東扣西扣嗎?」

網友skyillusion也說,30年前的台灣,工人日薪2、3千元的比比皆是,房價30萬就有;現在的台灣,工人日薪了不起3千元,房價800萬起跳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清大畢業在台灣一個月只能賺2、3萬,到澳洲可以賺到10萬,不去嗎?

不少網友表示,澳洲收入高,但物價、稅也相對高出台灣許多,想要存很多錢,真的要少吃少喝,很辛苦,網友Aussie表示,台灣雖然相對賺的少,但東西便宜多了。

自稱在澳洲待了快20年的網友tassidevil說,澳洲近幾年因原物料賺錢,許多行業用盡辦法調高時薪才能網羅人才,一個挖礦工人的薪水可叫到15萬澳幣,稅後等同300萬台幣,水電工也不惶多讓。也因此,才會有那麼多的台灣年輕人被澳洲的薪資條件吸引。

台灣人工作態度 獲澳老闆認可

據「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」一文報導,有超過1.3萬名的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。但許多網友認為1.3萬名的台灣年輕人並不是都只為賺錢,沒必要自貶為「台勞」,也不需要把屠夫當成低下的工作。

網友澳客認為,到國外工作並不可恥,不須用台勞自貶,如果能賺錢也能體會當地風情,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,收穫更大。網友J則表示,出了社會一樣是各憑本事在賺錢,要是沒這些屠夫,我們哪來的肉吃?

不過,針對曾有網友表示,澳洲的基層工作就是當地人不願意做的,才淪得到台灣人,網友niko反駁,我在澳洲WHV即將滿兩年,從未覺得有被歧視過,反倒是台灣人的強韌與認真,是許多農場老闆與工頭所認可的。



全文網址: 清大畢業生到澳洲當「台勞」 網友反應兩極 | 打工度假=台勞? | 國內要聞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S6/7360523.shtml#ixzz26P0O791F
Power By udn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ng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